
齐鲁文化 |
![]() |
山东的历史
山东是东夷文化的主要发源地,更是齐鲁文化的诞生地,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富饶壮美的山泉水海湖泊,孕育了一代代圣哲贤达。最早的山东人――“沂源人”,把山东的历史追溯到四五十万年以前。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滕县――北辛文化,距今也有七千年左右。举世闻名的原始社会末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都是在山东最先发现的。在山东还发现了中国最早的文字“大汶口陶文”和“龙山陶书”;最早的城邦“城子崖龙山古城”;最早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古“齐长城”;被列为中国“2000年考古十大发现”的洛庄汉墓等。山东还是中国陶瓷和丝绸的发源地之一。 |
![]() |
山东的历史名人
山东历史上出现过一大批至今仍对中华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名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文化的支柱。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孙子兵法》,仍然是中外军界和商界推崇的经典。此外,还有孟子、墨子、荀子、庄子、管仲、王羲之、鲁班、贾思勰、扁鹊、孙膑、诸葛亮、东方朔、孔融、刘勰、李清照、辛弃疾、蒲松龄、孔尚任等。他们的思想、理论、智慧和学术成就,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
![]() |
山东的民俗风情
山东民俗表现出多样性、地域性。山东腹地济南、青州、泰安、兖州一带是传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其中,曲阜、邹城为孔孟故里,孔孟家族习俗不仅影响当地,还远及国内外;泰安有五岳之首的泰山,泰山既是历代皇帝封禅之地,也是百姓朝山拜神之所。山东腹地的家族习俗与民间信仰对周边地区的民俗传承有典型意义,可以作为山东民俗的代表。 |
![]() |
在山东赴宴
山东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美誉,山东人也以豪爽、热情、大方的性格特征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好客山东”成为山东的一个标志。来山东旅游,在山东赴宴,就要先了解一下山东的宴席礼仪,好客的山东人定能让您不虚此行。 山东人宴席位置有一定的讲究,分主陪、副主陪、主宾、副主宾、三宾、四宾,依次类推。“主陪”即请客方,位置在正冲门口的正面,把握本次宴请的时间,喝酒程度等。“副陪”位置在主陪的对面,任务是带动客人喝酒。“主宾”是最主要的客人,位置在“主陪”的右手边。“副主宾”是比较重要的客人,位置在“主陪”的左手边。“三宾”在“副陪”的右手边。“四宾” 是 “副陪”的左手边。依次类推。 在山东“喝酒”,上菜、倒茶、倒酒等,起始位置都是从主宾开始。上的第一道菜,主陪会用公筷给主宾夹一筷,表示尊重客人,同时说明大家可以吃菜了。无论客人是否喜欢这道菜,应该是感谢之余要首先吃一口的(如果是民族习惯,如回民等应在此之前就提出,主人安排的时候会早有准备。如果客人有特殊忌口,这道菜是可以说明原因并拒绝的,主人会把这一筷放在自己盘子里)。 喝酒预示着宴会的正式开始。喝酒必须是主人提议。白酒的容器一般是三两三或者二两半,即一瓶白酒倒三杯或者四杯。山东全省比较正规的白酒喝法是要求第一杯六口喝掉,以后随意。六口的顺序是,主陪带三口,副陪带三口。在这之前,客人是不能主动敬酒的。啤酒的比例是一比六或者一比八。六口以后要求全部喝掉。在主陪和副陪带完以后,主陪会宣布自由时间开始。一般情况下,主陪和副陪会跟每一位客人喝一次,热情的主人会跟每位喝两次,所谓“礼仪之邦,喝酒成双”。普通意义上客人再回敬每位主人一次。最后,主陪会招呼大家喝最后一杯,即宴请结束的信号,俗称“门清”,最后一杯要求是要喝完。 |
山东概况 |
|
推荐线路 |
|
热点线路 |
|
联系方式 |
旅游咨询热线:0538-8256111 8255333 8299108 6312111 6310199 |